治疗思路一
肾囊肿在中医中多归属于“腰痛”“积聚”“痰饮”或“水肿”等范畴,其形成与肾气亏虚、痰湿瘀阻、气血不畅等病理机制相关。中医认为,肾囊肿多因先天不足、情志失调、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导致脏腑功能失调,水湿痰瘀积滞于肾,日久形成囊肿。
肾囊肿在体积较小时也多无症状,但随着囊肿增大,可能会压迫肾脏,导致腰痛、腹痛、蛋白尿、血尿甚至高血压,这些都是肾功能受损的信号。如果这些症状有所缓解,通常意味着肾囊肿体积可能缩小,病情正在改善。
治疗思路二
在中医理论中,肾囊肿可视为肾中的阴实病变,是气、血、水三者相互包裹形成的病理产物,其中以水的积聚最为显著。多囊肾则是囊肿数量较多的一种情况,其治疗原则与肾囊肿相似。
中医认为,肾囊肿的形成与肾阳不足有关。肾负责水液的代谢,若肾阳不足,则无法将水液转化为气,长期处于阴寒状态,最终可能导致包块的形成。
因此治疗肾囊肿,关键在于清除病理产物和补充阳气,扶持正气。
治疗思路三
肾囊肿属中医“积聚”范畴,多因先天禀赋不足,或后天劳倦伤肾,致水湿内停、痰瘀互结而成。治之关键在“消补兼施”——消囊肿而不伤正气,补肝肾而助水液代谢。
图片
几种治疗方法
一、肾阳亏虚用金匮肾气丸。这类肾囊肿患者,常常感觉腰部冷痛,尤其是在劳累或者受寒后,疼痛加剧。平时手脚冰凉,特别怕冷,夜尿频繁。有时会出现血色较淡的血尿。舌苔白白的,脉象沉细无力。这时,可以用金匮肾气丸来温补肾阳,增强肾脏的气化功能,改善肾脏的状态,减轻腰部冷痛和血尿等症状。
二、肾阴亏虚用六味地黄丸。肾囊肿患者要是感觉腰部隐隐作痛,伴有头晕耳鸣、失眠多梦、口燥咽干等症状。血尿的颜色鲜红,舌红少苔,脉象细数。这属于肾阴亏虚型肾囊肿。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,补充肾脏的阴液,让肾脏得到充分滋养,有助病情的恢复。
三、瘀血阻络用桃红四物汤。肾囊肿患者如果腰部刺痛明显,疼痛位置固定,像被针扎一样。血尿颜色暗沉,可能还伴有血块。舌头上有瘀点或者瘀斑,脉象弦涩。这种情况就是瘀血阻络型肾囊肿。此时,可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,打通肾脏脉络中堵塞的瘀血,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,改善患者的内环境。
四、湿热蕴结用八正散合小蓟饮子。当肾囊肿患者腰部胀痛,同时伴有发热、口渴,小便时有灼热感、疼痛感,血尿颜色鲜红。舌苔黄腻,脉象滑数,这属于湿热蕴结型肾囊肿。先用八正散清热泻火、利水通淋,把体内的湿热之邪通过小便排出。再用小蓟饮子凉血止血,针对血尿症状进行治疗,缓解患者的痛苦。
五、顽固痰瘀
鳖甲煎丸,出自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。对于体内痰瘀比较重,病程又比较长的肾囊肿患者来说,能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。方子里的鳖甲是主药,具有超强的软坚散结功效,能够把肾囊肿的包块慢慢软化甚至消散。桃仁、牡丹皮、大黄等药呢,主要是活血化瘀。当痰瘀互结,气血流动不顺畅时,这些药材打通堵住的血脉,打散瘀滞的瘀血。还有葶苈子、石韦、瞿麦等药,可以利水渗湿,排出身体里多余的湿气,断了痰湿生成的根源。另外,厚朴、柴胡等药可以调理气机。气顺了,才能更好地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,帮助化痰祛瘀。痰湿化了,瘀血散了,血脉通了,肾囊肿自然没了立足之地。
六、用桂枝茯苓丸与金匮肾气丸搭配使用
桂枝茯苓丸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,适用于治疗体内各种包块,尤其是下焦的囊肿、肌瘤、结节和增生等,可以作为基础方剂使用。而金匮肾气丸则是温补肾阳的常用药物,不仅能补充肾阳,还能疏通下焦的血水,对于轻度肾囊肿患者,单独使用金匮肾气丸也有一定的疗效。
七、使用单味瞿麦煮水饮用。瞿麦的主要功效在于疏通,能够利水通淋、破血通经。因此,利用瞿麦来消除囊肿,如甲状腺囊肿、肝囊肿、卵巢囊肿以及肾囊肿,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。需要注意的是,瞿麦不适合孕妇使用。
曾经就有一个肾囊肿患者,右侧腰酸、腰痛已持续1年余,伴有下肢水肿、气短乏力。我辨证为脾肾阳虚,水湿不运,于是开方用药,旨在补肾通瘀消积,利水行气活血,同时建议患者日常可以用瞿麦煮水喝,作为辅助治疗方法。一段时间后,患者复查B超显示肾囊肿已明显缩小,随访6个月未复发。
总之,肾囊肿本身并不可怕,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减轻肾脏负担,注重肾脏的养护,维护肾脏健康,保养先天之本。好了,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,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。
八、民国大医张锡纯曾言:“治癥瘕宜攻补兼施,补者用黄芪、山药,攻者用三棱、莪术。”此方以黄芪配三棱、莪术,攻中有补,破瘀而不伤元气,实为治本之策。
张锡纯消囊肿原方:生黄芪、三棱、莪术、天花粉、知母、鸡内金、怀牛膝、生薏苡仁。
图片
九、西黄丸
西黄丸组成: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、麝香或人工麝香、乳香(醋制)、没药(醋制)
主治:热毒壅结所致痈疽疔毒、瘰疬、流注、癌肿
解方:牛黄清热解毒,、麝香活血散瘀,、佐以乳香、没药消肿止痛,祛邪扶正,达到抗肿瘤的目的。
不少囊肿患者在确诊后,既不愿接受手术治疗,又嫌中医调理繁琐,便自行购买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尝试,诸如桂枝茯苓丸、小金丸或西黄丸等消肿散结之品。然而,许多人服用一段时间后发现,包块未见缩小,而且伴随的胁肋胀痛、气短乏力、大便溏泄、阴囊潮湿等症状也无改善。
其实在我的门诊中,此类患者屡见不鲜!我常告诫他们,单纯依赖中成药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消肿效果。因为囊肿的形成原因各异:或源于脾虚失运,或由于肾阳亏虚,亦或是外邪侵袭所致。所以治疗时必须针对病因配伍用药,否则囊肿不仅不会消退,反而可能继续增大、增多,而中成药往往缺乏这种针对性。
此外,患者病情轻重不一,要想达到最佳疗效,药物的配伍和剂量必须因人而异。对于脾胃虚弱、吸收不良的患者,应先调理脾胃,再行消肿;痰瘀较重的患者,则需先清除体内痰湿,再行散结。如此,囊肿才能更快消退。
以西黄丸为例,其消肿散结之力在成药中堪称上乘,但其弊端在于只攻不补,缺乏化痰祛湿之效。对于肝郁脾虚型囊肿患者而言,病因在于肝气郁结导致血行不畅,形成血瘀;脾虚日久,运化失司,水湿停滞,化为痰浊。痰瘀互结,形成囊肿。而西黄丸虽能攻破囊肿,但体内生成痰瘀的病理基础仍在,脏腑中残留的痰湿血瘀会不断包裹已形成的囊肿,甚至催生新的包块。因此,对于肿块较大的患者,单用此药效果欠佳,囊肿有可能暂时缩小后又复发增大。
中成药针对性较弱,疗效也参差不齐。要想快速消除包块,必须明确病因,辨证施治,方能事半功倍。大家在用药时也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,不可自己随意辨证
十、小金丸
小金丸,中成药名。为理血剂,具有散结消肿,化瘀止痛之功效。主治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、瘿瘤、乳岩、乳癖,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,推之能动,或骨及骨关节肿大、皮色不变、肿硬作痛。
小金丸组成:人工麝香、 木鳖子(去壳去油)、制草乌 、枫香脂 、乳香(制)、没药(制)、五灵脂(醋炒)、当归(酒炒)、地龙、香墨
解方:方中以草乌温经散寒止痛;五灵脂、乳香、没药活血祛瘀,消肿定痛;当归和血;地龙通经活络;枫香脂调气血,消痈疽;木鳖子祛瘀毒,消结肿;香墨消肿化痰;麝香走窜通络,散结开壅。诸药合用,共奏散结消肿,化瘀止痛之功。
禁忌:1. 运动员慎用。2. 本品含制草乌,不宜过量久服。
最后要提醒患者朋友,即便是千古名方,也一定要在正规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,安全服用。
图片
医案1
这位患者双肾均查出囊肿,最初他未进行任何治疗,但不久后出现了腰痛、腰酸等症状。复查发现囊肿体积增大至4厘米左右,肾功能已经受损。
从中医角度看,脾肾气化功能失常会损伤肾精、肾气、肾阴和肾阳,进而导致水液代谢紊乱,加重痰湿浊邪的积聚。这些病理产物停留在肾络中,形成瘀血,随着痰湿瘀血的积累,肾囊肿会不断增大,进一步损害肾功能。因此,治疗的关键在于补充肾精,恢复肾的气化功能,并通过化痰活血、散结通络的药物清除囊肿内的病理产物。
因此在治疗时,用了熟地黄、生黄芪、龙骨、牡蛎、水蛭、芡实、金樱子等药物。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,患者复查显示双肾囊肿直径缩小至1厘米以下,其他不适症状也已经消失了。
总之,肝肾囊肿是容易被忽视的疾病,许多人最初查出时并未重视,直到症状明显时才考虑治疗。因此,建议大家不要拖延病情,以免对肝肾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
医案2 李秀华医案 肾阳虚兼淤血阻滞水湿内停
男,35岁,因工作性质经常久坐,缺乏运动,自行单独服用金匮肾气丸大半年后,出现下肢浮肿、小便不利等症状,肾囊肿增大, 问诊时观其舌质紫暗、边有瘀斑,舌苔白腻,脉象沉涩,经辩证为:肾阳虚兼淤血阻滞、水湿内停,方药:金匮肾气汤加水蛭、泽兰,用药一段时间后,大的囊肿缩小,小的囊肿几乎消失。
医案2* 中医路医生医案 脾肾阳虚,水湿不运型肾囊肿
在中医理论中,肾囊肿可视为肾中的阴实病变,是气、血、水三者相互包裹形成的病理产物,其中以水的积聚最为显著。多囊肾则是囊肿数量较多的一种情况,其治疗原则与肾囊肿相似。
中医认为,肾囊肿的形成与肾阳不足有关。肾负责水液的代谢,若肾阳不足,则无法将水液转化为气,长期处于阴寒状态,最终可能导致包块的形成。
因此治疗肾囊肿,关键在于清除病理产物和补充阳气,扶持正气。下面给大家分享两个治疗方案,可以参考。
方案一:用桂枝茯苓丸与金匮肾气丸搭配使用。桂枝茯苓丸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,适用于治疗体内各种包块,尤其是下焦的囊肿、肌瘤、结节和增生等,可以作为基础方剂使用。而金匮肾气丸则是温补肾阳的常用药物,不仅能补充肾阳,还能疏通下焦的血水,对于轻度肾囊肿患者,单独使用金匮肾气丸也有一定的疗效。
方案二:使用单味瞿麦煮水饮用。瞿麦的主要功效在于疏通,能够利水通淋、破血通经。因此,利用瞿麦来消除囊肿,如甲状腺囊肿、肝囊肿、卵巢囊肿以及肾囊肿,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。需要注意的是,瞿麦不适合孕妇使用。
我曾经就有一个肾囊肿患者,右侧腰酸、腰痛已持续1年余,伴有下肢水肿、气短乏力。我辨证为脾肾阳虚,水湿不运,于是开方用药,旨在补肾通瘀消积,利水行气活血,同时建议患者日常可以用瞿麦煮水喝,作为辅助治疗方法。一段时间后,患者复查B超显示肾囊肿已明显缩小,随访6个月未复发。
医案3 杨宇峰医案 气虚血瘀、痰湿凝滞
曾有位河北患者,体检查出左肾4.2cm囊肿,伴腰部酸胀隐痛,劳累后加重。观其舌暗有瘀斑,舌下络脉迂曲,脉弦涩。辨证为气虚血瘀、痰湿凝滞,投方:生黄芪、三棱、莪术、天花粉、知母、鸡内金、怀牛膝、生薏苡仁,另加茯苓利水,泽兰活血。
服药7剂,患者自述腰痛减轻,晨起口黏改善;续服14剂,复查B超显示囊肿缩小至2.8cm,舌质转淡红,瘀斑消退。
此方何以奏效?
黄芪配三棱、莪术,一补一破,使囊肿渐消而正气不损;鸡内金化积软坚,专消脏腑积聚;薏苡仁、茯苓利水渗湿,断痰湿之源;怀牛膝引药入肾,兼补肝肾以固本。
临证加减:
腰痛明显:加杜仲、续断补肾强腰;
囊肿伴感染:加金银花、蒲公英清热解毒;
体虚乏力:重用黄芪,加党参补气扶正;
血尿反复:加小蓟、白茅根凉血止血。
注意事项
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,以免助湿生痰;囊肿超过5cm或合并严重感染者,需结合西医评估;孕妇及月经期女性禁用三棱、莪术;服药后若出现腹泻,可加山药、白术健脾。
张锡纯消囊肿原方:生黄芪、三棱、莪术、天花粉、知母、鸡内金、怀牛膝、生薏苡仁。
医案4 中医赵金生医案 肾气亏虚、脾胃虚弱、水湿内停的证型
之前我接诊过一位肾囊肿患者,左肾有个囊肿,大小约3厘米, 主要有腰部酸痛、尿频尿急等症状。他尝试了一些所谓能消囊肿的偏方,可症状不仅没减轻,反而愈发严重。四诊合参啊,患者典型的肾气亏虚、脾胃虚弱、水湿内停的证型。我从三方面为他进行治疗。
第一是补肾气,选用熟地滋阴补血、益精填髓,为肾脏补充充足的“能量”;山茱萸呢可补益肝肾,收敛固涩,帮助肾脏守住精气;杜仲则能补肝肾、强筋骨,改善腰部酸痛的症状。这几味药协同作用,能有效增强肾脏功能,从根本上改善肾脏的内环境。
第二是健脾胃,可用党参、白术补中益气、健脾燥湿,再用茯苓利水渗湿,炙甘草调和诸药。这四味药组成经典的四君子汤,能大大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。脾胃强健了,水湿就能正常代谢,不会在体内积聚,改变囊肿生长的“温床”。
第三是化水湿,采用泽泻利水渗湿、泄热通淋,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湿;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,可辅助泽泻增强利水效果;薏苡仁健脾渗湿、除痹止泻,既有助于健脾,又能化湿。这些药材能清除肾脏周围的水湿之邪,破坏囊肿的生长环境。
根据患者腰部酸痛较为明显的症状,我又加入了桑寄生、续断来强腰补肾、通络止痛。患者坚持服药一段时间后,腰部酸痛、尿频尿急等症状明显减轻。复查发现肾囊肿有所缩小,各种症状基本消失,继续调方治疗。
最后提醒大家,治疗肾囊肿需要耐心和坚持。千万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的偏方,以免延误病情。
医案5 中医李秀华医案
不少患有肝囊肿、肾囊肿等各类囊肿的患者,在面对疾病时,常常选择手术治疗。手术之后,却发现事情并没有结束,囊肿复发的情况屡见不鲜,有的甚至在原来位置反复生长,个头比之前更大,原本单个的囊肿还可能发展成多个。许多患者花费了大量金钱,承受了手术的痛苦,病情却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。
其实,囊肿并非绝症。大多数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,在于没有抓住病根。囊肿根本问题,多是由于气血不畅、痰湿凝聚所导致。如果仅仅着眼于切除已经形成的囊肿,而不改善体内气血运行和痰湿积聚的状况,囊肿就会像割不完的韭菜,不断复发。
咱们抓住这个病因,接着往下讲,中医在治疗囊肿时,注重从调理气血、化痰祛湿入手。在众多中药材中,荔枝核就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。荔枝核,这个日常生活中吃完荔枝后被丢弃的小硬核,在中医手里却有着大作用。
图片
荔枝核味甘、微苦,性温,归肝、肾经,具有行气散结、祛寒止痛的功效。对于囊肿而言,它的行气散结作用尤为关键。通过畅通肝经和肾经的气机,让气血运行恢复正常,从而打破痰湿凝聚的状态,使囊肿失去继续生长的“土壤”。同时,其祛寒止痛的特性,祛除寒邪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气血循环,对囊肿的消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。
我曾有一位肾囊肿患者,45岁。他在体检时发现右肾有一个直径约3.5厘米的囊肿,平时常感觉腰部酸痛,尤其是劳累后加重,还伴有下肢轻度水肿,身体容易疲倦,舌苔白腻,脉象弦滑。综合判断,他的情况属于气血不畅、痰湿凝聚所致。
针对他的状况,我以荔枝茯苓丸为基础方进行调理 。在原方基础上,考虑到他痰湿较重,增加了半夏、陈皮以增强化痰祛湿效果;因气血亏虚,调整了当归的用量,又加入了黄芪来补气养血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调理,患者反馈腰部酸痛症状明显减轻,下肢水肿基本消失,身体也比以前有了更多精力。复查结果显示,肾囊肿直径缩小至2.0厘米。看到这样的效果,患者对后续的治疗充满了信心,继续坚持调理。
只要药物配伍得当,精准对症,囊肿的治疗并非难事。希望饱受囊肿困扰的患者们,能对中医治疗充满信心。
荔枝茯苓丸配方组成与剂量
荔枝核:15-20克(行气散结,缓解腹胀腹痛)
茯苓:20-30克(健脾利湿,宁心安神)
白术:15-20克(补脾燥湿,增强运化功能)
党参:10-15克(补中益气,辅助脾虚乏力)
陈皮:10-12克(理气化痰,改善脘腹胀闷)
甘草:5-8克(调和诸药,缓急和中)
二、药材配伍作用
荔枝核+茯苓:调和气机与利湿,针对湿阻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。
白术+党参:协同补益脾胃,改善食欲不振、倦怠乏力。
陈皮+甘草:理气化痰的同时减少药性刺激,增强整体耐受性。
三、注意事项
禁忌人群:孕妇、阴虚火旺者慎用;对配方中成分过敏者禁用。
饮食配合:服药期间避免生冷、油腻食物,以免加重湿邪。
特殊人群:慢性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)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建议及时就医,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病因。
图片
医案6 中医李秀华医案
楮实子味甘,性寒(亦有说法称其性平和),归肝、肾经。众多肾囊肿患者,尤其是病程较长或者时常感觉口干、手脚心发热的,往往存在肾阴不足、虚火内生的状况。虚火会“烤干”津液,使水湿变得更为黏稠,还会灼伤肾络。楮实子味甘性寒,能够滋养肾阴,同时可清泄肝肾之虚热,营造一个利于水液正常代谢的环境。肾阴充足了,虚热清除了,肾的气化功能才有恢复的基础。
去年,有一位46岁的患者,右肾有一个3.8厘米的囊肿,腰部时常酸胀,下午尤为明显,还总是感觉口干、手心脚心发热,夜间睡眠不安稳,小便颜色偏黄。他此前也服用过一些补肾药物,但感觉效果欠佳,还担忧囊肿继续增大需要手术。我观察他舌质偏红,舌苔薄黄且稍显腻,脉象细数,经过辨证,属于典型的肾阴不足,兼有虚热与轻度湿热。我以楮实子为核心用药,以滋养肾阴、清除虚热、利水渗湿为主,同时兼顾软坚散结与通络之效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,患者身体的诸多不适症状首先得到缓解,随后定期检查也收获了令人满意的结果。
楮实子药性相对平和,适宜长期调理,尤其适用于肾囊肿伴有肾阴不足、虚火内生或者轻度湿热的患者。对于纯粹阳虚且寒湿较重(怕冷、腰凉、夜尿清长)的患者,则需要以温阳化气为主,楮实子可作为辅助用药或者需要调整配伍。
图片
声明:文章和医案仅供中医学习和参考,对于涉及个人健康的问题,建议读者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,切勿擅自模仿用药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掘金配资-十大配资公司-散户配资网-炒股使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